一、学科沿革
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学科涵盖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三个二级学科。基础医学学科形成可追溯到1958年河南中医72779太阳游戏成立,2003年前依托于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科率先获批全国中医院校西医专业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同年,一级学科涵盖下的病原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医事管理学被批准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医学学科分别于2012年、2018年获批河南省第八批、第九批一级重点学科,2016年获批河南中医药大学特色学科。朱艳琴教授为72779太阳游戏基础医学学科的第一任学科带头人,高剑峰教授为现任学科带头人。
二、学科特色与优势
学科自成立以来,在72779太阳游戏及72779太阳游戏的大力支持下,经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在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喜人的成绩。本学科紧密结合中医药院校的实际,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学科建设理念,紧密围绕中医中药理论与现代基础医学技术的交叉点、结合点,探求其新领域、新知识和新发现,旨在心脑血管、肿瘤、神经系统等医学领域开拓创新,为指导临床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三、学科带头人
高剑峰,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重点学科—基础医学学科带头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哥德堡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生理学会会员,河南省生理学会理事。研究领域: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机制和中医药防治研究。主持1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河南省高校骨干教师资助项目1项,获部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厅级科技进步奖2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首届自然科学学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8篇,其中SCI收录6篇,主编并出版学术专著5部,副主编3部,编委7部。培养硕士研究生4人,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项目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8篇。
四、主要研究方向
1.感染性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本方向采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开展中医药对机体免疫调节及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实验研究,为防治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撑。首次建立以CCR5/CXCR4为靶点的药物筛选系统,阐述了姜黄素影响HIV感染辅助受体CCR5的表达;首次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内高表达的miRNA-206可通过影响细胞凋亡参与疾病的发生;miR‐545可促进手足口病病原体EV71的复制并阐明其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2.心血管疾病病理机制研究
本方向致力于心脑血管疾病病理及中医药防治研究,对葛根素、淫羊藿苷、丹参酮ⅡA等中药单体及丹蒌片、通络救脑口服液、丹参通脉方等中药复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探索。依据痰瘀互结理论,首次将丹篓片等活血化瘀中药应用于老年退行性疾。ò昴げ、阿尔茨海默。┑难芯浚唤⒘死梅肿由锛际跎秆∮行е幸┑ヌ寮案捶降男路椒ǎ唤岷现幸教叼龌ソ崂砺酆土俅彩导,深入探讨科学有效的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拓展中医药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3.中枢脑损伤发病机制研究
本方向主要进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研究,并结合现代科学思路与方法深入探索其中西医治疗机制。利用现代研究方法从整体—核团—蛋白分子水平阐明中枢脑损伤发生发展机制规律,首次揭示中医药手段干预可通过调控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增生分化的表达及功能,改善脑损伤所致的认知及学习记忆功能衰退,为临床干预防治这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为药物研制提供新的分子靶点和方药基。哂兄匾牧俅膊慰技壑。
4.肿瘤免疫机制研究
本方向主要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紧密结合我省高发恶性肿瘤,探讨中药和相关方药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作用机制。首次阐明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人食管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发现VEGFR2 rs2305948位点的多态性影响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首次提出HPV-16的E6与E7蛋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增殖侵袭和转移,为临床诊断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
5.脑老化分子机制研究
本研究着重探讨神经系统常见病变中神经病理性疼痛时脊髓神经元凋亡的现象以及中草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首次提出了脑老化分期活血类中药的中枢防治策略,为临床上防治脑老化提供新思路;针对脑老化分期临床疗效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分期活血类中药防治观点;建立了脑老化相关的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优化使用活血类中药提取物和单体并阐明其中的中医药作用机制。
五、科研情况
近三年,荣获省部级科研项目24项,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20项,到账经费共计450余万元。学科成员出版专著24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2篇;科学研究论文123篇,其中中文核心64篇;被SCI、EI、CSCD收录42篇。授权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4项。参编教材34部。
表1国家级科研项目情况
序号 |
项目来源 |
项目(课题)名称 |
项目编号 |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经费(万元) |
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基于新型pGL4.10-RLUC-RAGE/CDH11载体构建抗老年性主动脉瓣钙化双报告中药筛选系统的研究 |
81904050 |
陈芳 |
201909 |
20 |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基于调控PTEN/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炎症反应补肺益肾方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研究 |
81803863 |
孙颖 |
201808 |
21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一氧化氮调控拟南芥体内硼含量稳态的分子机制研究 |
31600206 |
夏金婵 |
201609 |
21 |
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基于ITG-FAK通路调控细胞骨架及黏着斑的益肺逐积方治疗肺癌机制研究 |
82003986 |
张娜 |
202009 |
24 |
表2代表性科研获奖
序号 |
奖项名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项目名称 |
完成人 |
获奖年度 |
1 |
河南省三大奖 |
三等 |
冬凌草总黄酮抗脑缺血作用 |
张小莉,方晓艳,王灿,张婷婷,江华,张小磊,苗艳艳 |
2016 |
2 |
河南省中医药科 技成果奖 |
一等 |
银杏叶提取物抗脑老化作用及机制 |
郝莉,张紫娟,苏运芳,马金莲,孙丽敏,高爱社 |
2019 |
3 |
河南省优秀科技论文奖 |
一等 |
拟南芥SRO1调节植物重金属汞胁迫应答 |
张小莉 |
2019 |
4 |
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奖 |
二等 |
桂附地黄丸抗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李瑞琴 |
2019 |
5 |
河南省优秀科技论文奖 |
二等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
张文靖 |
2018 |
6 |
河南省自然科学论文奖 |
三等 |
肺纤维化前期肺组织中ICAM-1、TGF-β、CTGF的表达及其镜下形态改变的动态观察 |
李瑞琴 |
2018 |
表3代表性教学成果奖
序号 |
奖项名称 |
获奖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成果完成人 |
获奖年度 |
1 |
河南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成果 |
基于SPOC的病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
一等 |
高爱社;张悦;李姗;陈芳;张妍;王丽 |
2019 |
2 |
河南省教育厅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奖 |
翻转课堂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
一等 |
高爱社 |
2016 |
3 |
河南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类奖 |
基于微信平台的病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
一等 |
李姗;高爱社;曹珊;张炅;孙洁;王丽 |
2020 |
4 |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论文类 |
中医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
一等 |
夏金婵;张小莉;李业亮;郝万清 |
2019 |
5 |
河南省教育厅论文类 |
利用信息技术融入临床知识在《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探索 |
一等 |
徐玉英;郝莉;程秀娟 |
2016 |
六、教学和人才培养
目前承担的课程中,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双语教学课程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近5年来主持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2项。
七、学术交流
学科与国内外高:涂蒲性核箍难Э平ㄉ杓翱蒲а芯拷涣,建设期间应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邀请选派成员做访问学者,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交流;积极选送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国内学习和进修,邀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病理系高级研究员进行学术交流。承办国家级学术会议1次;针对研究生科研实验技术和科研思路开展专项培训和指导,每年相关技术培训和讲座至少30人次,同时研究生实行月会制度,每月开展一次技术交流。
八、平台建设
学科自2012年获得第八批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以来,充分把握省财政和中央财政对地方高校专项经费支持的有利时机,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在72779太阳游戏大力支持下,近三年,共投入1010万元人民币,(省拨付每年140多万,三年430万,申报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项目300万,72779太阳游戏投入280万)购置仪器设备206件(万元以上设备60台件)。建成“细胞培养、核酸实验、蛋白实验和形态观察”4个实验平台,奠定了学科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实基。俳Э迫硎盗Φ奶嵘。